专题

巨额订单频现 国内储能企业出海加速

作者: 行行 来源:《动力电池》杂志 时间:2023-09-26

[摘要]对国内优质电池企业而言,首先通过进入海外储能集成商供应链,在为其提供优质电池的同时,可积累丰富的应用经验。同时在满足海外储能系统应用场景需求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地区储能市场政策、应用习惯等,为优化储能系统及开拓全球化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新型储能作为电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缓冲环节,在新能源发电占比日益提高的当下,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调节手段。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储能可以通过存储可再生能源并在需要时供电,从而平衡电网的供需,并大幅降低电力成本。近年来,新型储能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而新型储能的蓄水池作用,正使其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研究表明,近年来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地区主要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合计占到全球市场的80%以上。其中美国储能规模增长相对稳定,主要应用场景为表前大储。但由于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采购受限,最近几个季度装机量有所下降。不过随着今年初《消减通胀法案》正式生效,储能项目可获投资税收抵免,大幅提升了经济性,有望快速放量。

而在欧洲,受俄乌冲突、能源价格上涨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欧洲民众为解决用电需求,开始购入户用储能,以欧洲为首的户储市场迎来大爆发。数据显示,欧洲市场的户用储能增速领跑全球,2021至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0%和71%。特别是能源危机下的高电价使户储成为刚需,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望在今年达到新的峰值。

新型储能在海外市场的高毛利率,也吸引着国内储能企业纷纷锁定欧美市场,成为支撑国内储能企业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尤其是身处二三线阵营的动力电池企业,需要通过动力和储能双线发展,来保证业绩和利润。而依靠国内完整的锂电池制造产业链,且在磷酸铁锂电池开发上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也成为海外储能集成商合作首选。

国内企业接连斩获大单

研究数据显示,作为全球较为重要的储能市场之一,2022年美国储能市场装机量创纪录达到4.8GW,预计2023年至2027年间其装机量将达到近75GW。基于美国本土电池供应较为薄弱的现状,美国储能企业主要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参与到储能市场的竞争,而采购更加物美价廉的中国储能电池,也已经成为大家提高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

资料显示,Powin Energy作为美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其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在储能领域有近10年发展历史,是美国头部储能集成企业之一。根据相关排名可知,Powin Energy近年来始终位居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TOP3。今年以来,该公司与国内电池企业不断签订储能电池采购协议,数量已达去年美国储能装机量的数倍。

今年4月,瑞浦兰钧与Powin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瑞浦兰钧将在12个月内为后者供应3GWh先进储能电池产品。据悉瑞浦兰钧顺利通过Powin内部包含银行审查、商业分析、技术分析、质量评估和性能测试在内的所有的评估框架。同时为了确保项目能达到最佳效果,双方还评估了关键的电池特性,包括循环寿命、直流内阻、往返效率等内容。

今年6月,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动力与Powin签订附条件的电池产品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同意亿纬动力未来两年内根据约定向Powin生产和交付1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亿纬锂能第二次与Powin签订采购协议。早在2021年8月双方就签署了两年1GWh的磷酸铁锂电池采购订单,至此双方合作订单达到11GWh。

同样6月,Powin还与海辰储能签署了供货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海辰储能将向Powin首批交付1.5GWh先进储能电池产品。同时双方确认扩大供需合作,未来将持续推动3.5GWh储能电池规模采购计划。海辰储能董事、副总经理庞文杰表示,与Powin供货协议的签署证明了我们的储能电池技术水平、先进的生产线及服务获得高度的认可。

除上述企业外,Powin还将远景动力纳入公司的储能电芯一级供应商,还联合远景动力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联合建设860MWh的光储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Powin与国内八家电池企业合作签约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订单规模已经超过20GWh。此外,美国知名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ABS、Fluence、Energy Vault等也纷纷锁定在中国的电池供应商。

而在欧洲市场,对于储能强劲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多个巨额订单。近日有消息称,蜂巢能源储能业务在欧洲连续获得多家企业业务定点,这些订单来自于Lion Smart、TESVOLT等知名企业,涵盖工商业储能、便携电源、牵引动力等多个领域,总量超20GWh。而这些订单的签署意味着蜂巢能源在欧洲储能市场取得重大进展,加速蜂巢能源储能国际化进程。

早些时候,宁德时代携全新升级的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参加欧洲某国际储能展。据悉宁德时代多款高安全、长寿命先进储能电芯(电池规格包含280Ah、285Ah、306Ah)及全球首个运输一体化的标准20英尺集装箱式液冷储能系统EnerC Plus正式亮相。有消息透露本次展会近百家头部企业莅临宁德时代展台深入洽谈,并签署超过40GWh供货协议。

根据欧洲储能协会(EASE)报告测算,截至2030年欧洲需部署200GW储能,至2050年有望达到600GW,而目前欧洲电池存储部署仅为0.8GW/年。而巨大的市场空缺预示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国内电池企业远赴欧洲建厂,打造就近的供应链优势,除了方便拓展当地的动力电池市场外,同时也能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储能产品解决方案,可谓是一举多得。

此外从当地政策来看,欧盟层面主要通过公共资金支持和长期研究计划来推动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截至目前欧洲各国纷纷推出支持储能发展的补贴计划、投资激励、税收减免和能源政策目标等。例如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户用储能提供高额补贴,且德国《2022年度税法》对户用光储系统、小型屋顶光伏等免除增值税,有望推动储能市场迅速扩张。

除欧美市场外,东南亚市场及南非市场也成为国内企业布局的重点。由于地理原因,东南亚各国天然地具有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并且储能系统是东南亚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虽然东南亚地区储能市场没有达到美国、欧洲的水平,但市场增长迅猛,对储能系统需求巨大,且竞争相对来说没有过于激烈,对中国储能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

南非为煤炭大国,严重依赖煤炭发电。其2021年煤炭发电占比高达85.8%。近年来南非颁布大规模的限电令已成为常态。2022年南非停电限电频发,居民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驱动南非户储需求爆发,预计2023年全年南非储能市场有望新增约600MWh的储能容量。目前博力威、海兴电力、德业股份、派能科技等已经着手布局南非储能市场。

全球储能还得看中国

从国内储能系统毛利率来看,当前国内储能系统毛利率甚至低于7%。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由于新型储能业主范围窄、经济模式不明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而不少企业在海外储能市场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国内,其中2022年派能科技主营业务海外毛利率为34.9%,其国内毛利率为13.9%;同期南都电源海外业务毛利率为13.4%,而国内毛利率仅为3.5%。

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滞后的影响下,国内储能市场内卷严重。无法像国外较为成熟的电力市场那样,可以使企业在计算投资时,根据盈利模式去判断和选择技术路线。尤其是占比达90%的大储能电芯,不仅循环次数没法验证,各个方面的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情况也无法完全验证。产品端的趋同,使得价格战就成了各家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方式。

所以储能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要想实现较好的盈利,出海是必由之路。海外储能发展有两大推动力是国内无法比拟的,首先在于较高的电价,其二在于成熟的盈利模式。国内储能市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激发了更多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从欧美到东南亚,再到印度甚至是贫穷落后的非洲和中亚,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了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

而从产业链供需关系看,当前中国电池市场已形成的产能规模和成本优势,使得包括美国以及欧洲多国的电池企业,短期内很难与中国头部电池企业相匹敌。在全球储能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受益于技术、产能、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储能电池这个核心部件大部分产能聚集在中国。为增加自身产品竞争力,不少海外储能系统集成商也将目光放在中国。

且实际上,国内电池企业不仅在产能及成本方面获得海外储能集成商的青睐,而且相较日韩企业主攻的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安全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更能获取海外储能集成商的芳心。Powin执行副总裁Danny Lu强调,更加重视磷酸铁锂材料体系下的储能电池安全性能。这也让具备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及产能绝对优势的国内企业轻松突围。

根据权威机构公布的2023年首季度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TOP10企业榜单可知,今年首季度全球储能电池总计达到43.9GWh出货量,而国内储能电池企业占据十强中的九席。其中宁德时代以14GWh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榜首位置,比亚迪第二、瑞浦兰钧第三、亿纬锂能第四,三家出货皆超过3GWh;其余TOP10厂家首季度出货量在1至2 GWh之间。

相比于今年首季度的榜单,今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TOP10榜单略有变化,但国内企业依然占据着十强中的八席,LG新能源挤进前十阵营。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02Gwh,宁德时代以超过四成的占比仍然牢牢占据榜首的位置,比亚迪第二、瑞浦兰钧第三、亿纬锂能第四,三家企业的出货量皆超过5GWh。

得益于在储能领域的优异表现,也增厚了国内电池企业的业绩。根据宁德时代近日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1892.5亿元,其中储能业务营收279.8亿元。虽然动力电池营收占比依然占据大头,但储能系统增速更快。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的同比增速达到119.7%,而动力电池业务营收的同比增速则为76.14%。

宁德时代方面表示,随着各国储能支持政策实施、储能经济性持续改善,以及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海外储能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亿纬锂能同样表现出色,根据亿纬锂能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可知,今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已接近9GWh,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2.6GWh;储能电池实现营收7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1%。

业内人士称,当前全球新型储能行业已由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在国内电池制造企业的规模化及技术优势面前,海外系统集成商纷纷抛来橄榄枝。尤其是欧美等海外地区庞大的市场需求,已成为支撑中国储能企业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而海外市场成熟的商业环境、较好的交付情况、较高的利润水平,业也成为国内企业布局的重点。

出海机遇和挑战并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储能电池产地和出口市场,国内储能产品正加速出海,不断扮演着填补能源缺口、提升能源稳定性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角色。与动力电池出海路径相似,除与海外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签署大额订单外,部分企业为更好地服务客户,不惜斥巨资出在当地建设储能电池工厂。从披露的消息来看,这其中就包括派能科技、海辰储能等。

今年5月,派能科技宣布,全资子公司与意大利公司S.P.A.将在意大利共同投资建设储能工厂,用于制造派能科技储能产品,此工厂将成为派能科技海外首座储能工厂。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储能产品和方案,为欧洲市场提供更加稳定的服务,实现互利共赢。此外有消息称,海辰储能拟斥巨资9亿美元在越南当地设立储能电池工厂。

然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进军海外市场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想要进入欧美市场并占据市场主流,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产品力,还需熟稔各国政策、市场情况,建起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解决方案。中国企业需要配合国外政策布局出海业务,全产业链出海能更有助于国内企业拿到国外补贴,但同时也要考虑海外政策门槛和生产能力问题。

如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储能市场,对逆变器、储能电池等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同时对整个储能系统有更为严苛的进入门槛。欧洲《新电池法》也规定,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和EV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同时提出了电池护照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国内电池企业成本增加,而且对碳足迹的追溯会导致出口难度加大。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储能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内储能电池企业在看到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出海所面临的挑战,并做出积极应对。首先了解当地政策: 根据美国《削减通胀法案》规定,储能项目所用钢铁100%出自美国加总成本金额的40%在美国开采、生产或制造。欧洲电池联盟提出2025年和2030年本地制造比例分别达69%和89%等。

其次满足严格的认证标准:储能企业出口必然面临着系列严格的认证标准。当前储能企业出海面临的认证包括但不限于北美UL认证体系、欧洲CE认证体系等。北美UL认证适合范围为北美地区,主要为安全测试,认证周期通常为2个月左右的时间;欧盟CE认证则侧重于储能电池和电池系统的安全要求;VDE2510则是进入德语区必须要做的认证。

再次危险品物流成本:储能产品本身属于危险品,物流运输的合规有着较高要求。运输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相关认证,例如UN38.3,以及危包证、危特报告、海运鉴定等。在国际运输中,必须遵守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规定,以及中国与目的国相关安全要求与措施,以确保物品安全和保护环境。因此在物流运输中,通常会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

虽然储能出海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对于国内优质电池企业而言,首先通过进入海外储能集成商供应链,在为其提供优质电池的同时,可以积累丰富的应用经验。同时在满足海外储能系统应用场景需求过程中,可了解不同地区储能市场政策、应用习惯等,进而在不断提高自身储能电池装机量的同时,更为优化储能系统及开拓全球化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海外储能市场当前情况来看,填补能源缺口、提升能源稳定性和降低碳排已成为欧美、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降本显著提升经济性、全球储能政策支撑等积极因素的驱动下,储能装机量有望迎来全球共振向上。我国储能行业具备着技术及成本的双重优势,有望通过出海的方式打开更大的市场,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