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巨头瞄准电动船舶市场 打造动力电池新风口

作者: 来源:《动力电池》杂志5月刊 时间:2020-06-02

[摘要]随着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未来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会将目光转向电动船舶领域,针对性的开发船舶锂电池系统。但是鉴于船舶对动力电池的高门槛,能够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过关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市场前景虽好,进入也需要谨慎。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叠加补贴退坡影响,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产销出现罕见的“断崖式”下滑。而这也导致,曾经形势大好的动力电池行业也开始陷入低迷。近日多家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陆续发布今年首季度财报数据,包括诸多行业巨头在内,大家的业绩普遍表现疲软,情势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分析,持续的市场低迷导致的盈利危机,将使部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加速离场,而排名靠前的企业继续加码研发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不断加快在新领域的布局,来打造更多盈利点,这其中就包括电动船舶领域,时至今日也有不少企业传来利好消息。


电动船舶成动力电池新蓝海


近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海上危险品应急指挥船“深海01”轮在广州顺利下水,这是国内首艘使用锂电池作为混合推进动力的海上公务船,将在深圳水域负责安全监管、溢油监视、大气监测和事故应急等任务,保障深圳港的安全运行。值得关注的是,该船搭载的正是宁德时代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据了解,宁德时代在船舶动力电池系统领域落子已久。去年1月,宁德时代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在福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6月,宁德时代宣布,已和多方签署了在电动船舶领域的合作意向协议。此番“深海01”轮下水也意味着,宁德时代在海洋船舶动力电池系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电动船舶市场 未来潜力巨大


此前,装配柴油机动力系统的船舶由于技术等级低,在航行和进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污水、有害气体及颗粒物,且噪音污染严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具有能耗低、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的电动船舶,成为实现节能减排和船舶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早在2015年,我国就研制出自主设计的500吨级纯电动驱动内河航运货船,试水内河航运船舶电动化。而在2017年11月,全球首艘2000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广州市龙穴造船基地吊装下水。该船以锂电池加超级电容为动力,整船电池容量约为2400kWh,相当于40辆比亚迪E6纯电动车携带的电池容量。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引导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下,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成本明显下降,已经具备支撑电动船舶应用推广的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包括南京、苏州、武汉、广州等多地正在推动内河渡船、观光船、货船以及港口拖船等的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的电动化进程。


去年六月,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共130余位领导专家齐聚福建宁德,召开首届电动船舶创新发展研讨会,大会围绕电动船舶的前景、技术路径、关键技术、配套政策、商业推广模式和支持措施进行研讨。此次大会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电动化的触角,已向船舶领域延伸。


海外也是如此,面对航运业节能减排日益加大的压力,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港口已实施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倒逼船舶制造往电动化方向转变。截至目前,部分海外地区甚至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船舶的电动化。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规定,到2025年所有船只的驱动能源都必须从柴油转为电力。


阿姆斯特丹称未来轮船全部使用电力


那么问题来了,船舶电动化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有多大?根据中国船级社(CCS)的船舶登记数据显示,2018年内湖船舶净重吨位为1.95亿吨,如按50%电动化比例计算,2018年电动船舶市场总吨位0.98亿吨。如果按照每吨带电量1.3KWh计算,意味着仅2018年船舶锂电池市场理论需求就超过100GWh。


然而事实上,2018年船舶电动化渗透率仅0.016%,还处在萌芽期。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全球运营中和拟建造电动船舶数量仅155艘,包括营运中的船舶有75艘,拟建船舶80艘。与欧洲大约7300艘内河船,我国仅长江与京杭运河内船舶总数超6万艘相比微乎其微。


这也为接下来船舶的电动化替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以及2025船舶锂电化渗透率分别提升至0.55%、18.5%的比例,截至2025年电动船舶用锂电池需求将达到35.41GWh,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百亿级甚至千亿级市场,因此对相关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电动船舶将是不折不扣的新蓝海。


蓝海当前 电池巨头相继进入


4月10日,160客位“阔阔真公主号纯电动游船建造”开工仪式正式举行,亿纬动力船舶动力事业部总经理赵前进受邀出席。而在此前,亿纬动力也已成功签订了280客位“蓝海豚游船”项目。两船都将搭载高质量亿纬动力磷酸铁锂电池,标志着亿纬动力在电动船舶领域的核心影响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亿纬动力在电动船舶领域布局已久,早在2018年2月,亿纬动力已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从此进军电动船舶领域,打开了船用动力电池市场。亿纬动力负责人介绍,目前搭载亿纬动力动力电池的电动船已超200艘,应用于景区、沿江沿海渡船、观光船和内河货船、港口拖船、江海联运货船等。


“阔阔真公主号”游船


而在早前的3月25日, 国轩高科控股子公司上海国轩舞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今年首批3船套船舶动力锂电池系统订单。据悉,这批订单中所有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均由国轩高科提供,其中2艘船为柴电混合动力渔船,1艘船为纯电动客船,这也是国轩高科进军船舶动力电池市场来获得的首批订单。


去年1月,宁德时代与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在福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协商在推动电池系统船舶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水上应用,加速相关电池产品的认可和检验等方面开展合作。随后在内陆河湖方面,宁德时代已为长江流域、苏州内河、新疆内湖等诸多水运纯电动游船、公务船配套动力电池。


而在今年4月,宁德时代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中国船级社最新检测指南《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认可和检验的动力电池企业,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的海洋船舶动力电池系统拥有了官方颁发的首套“身份证”,从而推动着船舶电动化区域从内陆开始向海上延展。“深海01”下水表明其已打开海域应用。


比亚迪虽然近期在电动船舶方面没有见到太大的动静,但是早在2016年比亚迪已经有意布局该领域。当年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与桂林市市长会面时曾表示,希望双方能在旅游轮船电动化方面开展合作。知情人士称,比亚迪不甘于只在汽车领域打转,未来比亚迪会涉足船舶、飞机等交通领域。


安全性占优 磷酸铁锂扛起大旗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曾表示,“蓝天保卫战在短期来看是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从长期来看,未来国家要推广的船舶电动化、储能产业也开始起飞。”只不过与新能源车发展所不同的是,三元电池在新能源车领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在电动船舶领域却是磷酸铁锂电池扛下了大旗。


知情人士透露,船舶用动力电池最关注的是高安全性,防爆防潮,要求船在潮湿、颠簸的情况下不受影响,依然能正常运行。其次是循环寿命要占优,通常船舶的设计使用年限约为30年,因此对电池循环寿命会做相关要求。从当前情况来看,安全、循环及倍率方面综合性能更优的磷酸铁锂电池更适合。


磷酸铁锂电池扛起大旗


从船舶电动化的具体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电动船舶都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而涉足其间的电池企业,都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有着极高造诣。亿纬动力表示,针对船舶用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亿纬动力开发出高安全性、长寿命的磷酸铁锂电池,且电池包设计可有效规避水汽、盐雾及粉尘引发的安全风险。


宁德时代副总裁吴凯也提到,“磷酸铁锂电池以其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性能均衡等多方优势成为现阶段船舶动力电池的最优选择。宁德时代已攻克了安全性、长续航、大功率、长寿命等技术难题,电池包系统设计采用符合IP67以上防护等级的电池包,可满足船舶全生命周期内的IP等级要求”。


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优势,且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及BMS电池管理系统进步神速,充放电倍率的提高使船舶启动加速及动力操控性更好,已具备在船舶上推广应用的条件。伴随着船舶的电力系统组网技术、船舶电力推进技术、大功率电力并网技术等技术也相继获得大量研究成果,船舶电动化未来可期。


但不可忽视的是,电动船舶虽然前景很好,但产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导致这种现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船舶电动化缺乏强有力推动政策,目前主要基于环保压力及绿色航运助推;其次电动船舶相关标准缺失,电网供电受限,商业模式不清晰;再次电动船舶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慢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在就曾经呼吁:“电动船舶的发展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还要争取中央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建议国有企业优先发展纯电动船舶行业,形成行业示范及引领作用,推动官产学研合作成果加速转化,从而推动电动船舶更快、更高质量地向前发展”。


船舶电动化要做好标准建设


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岸电建设,扩大规模,并且建立标准的充电形式,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发展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制定方面,随着未来电动船的发展,在电动船的总体性、安全性、经济性、续航性、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树立新的标准需求。根据技术发展风向,制定出符合国内船舶电动化趋势的标准。


综合来看,随着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未来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会将目光转向电动船舶领域,针对性的开发船舶锂电池系统。但是鉴于船舶对动力电池的高门槛,能够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过关的企业并不多,能够拥有船级社认证的电动船用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电动船舶行业前景虽好,进入也需要谨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