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龙头电池企业应收票款占比超七成?电池热管理问题更值得关注!

作者: 来源:能源评论 时间:2018-11-14

[摘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到66.7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8.7吉瓦时,同比增长95.87%。在这看似大好的形势下,动力电池行业却正经历着一轮严冬。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到66.7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8.7吉瓦时,同比增长95.87%。在这看似大好的形势下,动力电池行业却正经历着一轮严冬。


在日前举行的“锂想”2018第三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18)上,专家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转变,动力电池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优质产能不足的将矛盾进一步凸显,在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产业整合正在向深层次推进,市场格局面临新一轮的调整、整合和分化洗牌。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介绍,由于锂钴等原材料价格高涨导致成本增加,新能源车企回款慢导致账期延长、资金链紧张,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在上下挤压中利润下降、资金压力增大,产业发展进入艰难期。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CATL)为例,其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大约在191亿,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达到139亿。


同时,2018年动力电池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今年前9个月,动力电池产业前五家企业占据78.2%、前两家企业占据65.1%的动力电池配套市场,留给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018年,很多电池企业都把能够生存下去当成是最基本的目标。


中电力神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兴才表示,现在距离2020年后补贴时代还有两年的窗口期,随着补贴全面退坡,外资股比放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都面临“狼来了”的现实,整个产业链受外资品牌的冲击已不可避免,国内企业要提早做好全球化竞争的准备,规划好全球化市场。


与产能过剩带来的近忧相比,安全问题尤其是电池热管理这个远虑似乎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实验数据显示,能量型电池在绝热的环境下1C充电45分钟后,电芯内部的温升都在10摄氏度以上,有的甚至在15摄氏度以上。对满电电芯的实验显示,在绝热的环境下,用外源对电芯加热到50度,电芯内部就开始有自反应,温度开始升高,虽然上升较慢,但最后结果是燃烧失效。


所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一定要做好热管理。早期的电动汽车,如果没有有效的热管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夏天快充时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会增高很多。


近年来,在应对用户对提升汽车续使里程的需要,进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也使得安全隐患加大。从2017年开始,系统比容量从85瓦时/千克提至140瓦时/千克,预计明年还要增长。在市场层面,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将突破100万辆,随着保有规模突破200万辆,安全问题将会尤其突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工作部副主任高俊华表示,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提升动力电池能量的每一步都需要安全,行业各方需要持续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为此,需要将产品的迭代与积累相结合,避免一味追求能量密度,忽略产品综合性能的优化,导致整体链条不稳,难以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池初始安全不代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由电池厂、整车厂和客户一起进行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管理和研究。要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检测规范,解决5千公里检测什么、年检检测什么、售后服务手册细则怎么和传统汽车衔接等等一系列用户痛点问题。


二是在消费层面,尽快调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引导方向,可以明确在一定续驶里程前提下,结合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倾向于补贴单位能耗低、安全性好、电池寿命长的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