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09亿!又有新能源车企下场造电池

作者: admin 来源:中国基金报、e公司 时间:2022-10-29

[摘要]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进入“拼刺刀”时代,竞争日趋激烈。而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最高,自然也成为车企控成本的首选优化环节。在业内看来,车企自研自产动力电池似乎已成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车企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布局。

10月27日,广汽埃安官宣,已成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因湃电池),展开电池自研自产产业化建设,总投资达109亿元。而在几日前,蔚来刚宣布由创始人李斌挂帅成立电池公司,亲自下场造电池。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进入“拼刺刀”时代,竞争日趋激烈。而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最高,自然也成为车企控成本的首选优化环节。在业内看来,车企自研自产动力电池似乎已成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车企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布局。


向上布局产业链





10月27日午间,广汽埃安宣布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该公司由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广汽商贸联合投资,并由广汽埃安控股,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总投资109亿元,开展电池自研自产产业化建设以及自主电池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广汽埃安表示,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池是动力来源,也是关乎生产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未来的新能源车行业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和成本,能否在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资源成本上涨等环境下,实现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车企核心竞争力的一大体现,对车企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约40%,也是整车性能的关键。在去年以来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的背景下,产业链话语权上移,下游整车厂时有感叹“为上游打工”。


实际上,广汽埃安对自研自产电池早有酝酿。今年3月,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打桩开建,包含了从浆料制备到电池 Pack 完整的电池全流程生产工序以及材料研发、理化测试、电性能等实验室,该试制线预计 2022 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此外,广汽埃安还有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和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等技术储备。


从早期的运营车市场逐步转向私家车市场后,广汽埃安销量表现抢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销量分别达6万辆、12.02万辆和18.23万辆。今年9月,广汽埃安单月销量已经超过3万辆,超过同期大多造车新势力的表现。“到了年销20万辆-30万辆的规模,自产电池就基本具备规模优势了。”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告诉记者。


广汽埃安尚未透露因湃电池产能规模和预计量产时间。业内普遍认为1GWh电池产线对应投入约2亿-3亿元。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投产和产能爬坡需要时间,埃安第一步要实现内部供给,暂时不会考虑外供。


此外,广汽埃安还在今年7月投资近50亿元设立能源科技公司,布局充换电及储能领域;8月与赣锋锂业达成战略合作,进军锂矿产业。直至这次因湃电池成立,广汽埃安表示这标志着公司将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


蔚来造电池又“玩矿”





不愿做“打工人”的新能源车企还有蔚来。根据天眼查显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蔚来电池)在10月21日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亲自挂帅,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实际上,早在今年6月的财报电话上,蔚来便首次释放了布局动力电池的信号。李斌表示,蔚来已经有超过400人的电池团队,将在2024年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


据悉,蔚来正在自研“磷酸锰铁锂”和4680电池,并计划量产这两种电池。其中,磷酸锰铁锂电池将供应蔚来旗下的子品牌(项目代号为ALPS阿尔卑斯),品牌定位在15-30万元售价区间,预计2024年上市;4680电池将用于800V电池包,预计2024年应用于蔚来第三代平台(NT3)车型上。


李斌曾表示,“汽车厂商做电池是正常的战略。”据公开信息显示,蔚来计划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建研发项目,包括从事锂离子电芯和电池包研发的31个研发实验室,以及1条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1条电池包pack线,拟投资2.185亿元。


除了布局动力电池外,蔚来还将手伸至更上游——锂矿环节。近期,蔚来计划投资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矿石开采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Greenwing),总金额最高或超过6亿元。Greenwing借此加快开发在阿根廷San Jorge的锂项目,蔚来会优先成为客户。


车企向上延伸是趋势





在新能源车整体成本中,动力电池的成本占比最高,最高可达60%。其实在行业内,特斯拉很早就意识动力电池保供的重要性,并与松下联合运营美国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用于生产动力电池;而比亚迪作为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其全系车型均搭载自主电池。此外,长城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近年来扩产动作频频。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车企向上游布局电池领域,旨在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有利于保障电池供应及降本增效。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在电池产业链上布局。大众集团表示,将在2030年前,在欧洲建立6个年产能4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届时年产能将会达到240GWh,实现自给自足,首座工厂已于今年7月在德国破土动工。而本田近期也宣布与LG新能源解决方案达成协议,将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生产锂离子电池,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汽车主机厂布局动力电池拥有几方面优势:动力电池技术趋于成熟,主机厂具备后发优势;背靠主机厂,动力电池出货增长快且稳定;主机厂对车理解更深,车端需求可以直接穿透到电池;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可以快速应用;电池和底盘同步开发,更易应用CTC等技术方案。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自造电池将是整车企业未来必然选择。“与汽车钢板等基础原材料不同,锂电池是一个非标准化的电化学产品。随着技术快速推进,整车企业未来必然会将触角延伸到电池领域。”


不过他认为,由于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周期较长,前期研发制造投入成本巨大,一般的车企短时间内难以承受。“与电池厂商合作或合资成立电池采购公司,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