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闻速读: 【动力电池】 1.格林美预计今年三元前驱体销量超7万吨 印尼镍矿项目或2021年量产; 2.7月锂精矿进口环比增加34.3% 均价跌至635美元/吨; 3.寿命超160万公里 特拉斯全新电池或将明年面世; 4.宁波材料所在全固态锂电池无锂正极方面取得进展; 5.韩国研究人员开发COF固体离子导体 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的原料
新闻速读:
【动力电池】
1.格林美预计今年三元前驱体销量超7万吨 印尼镍矿项目或2021年量产
2.7月锂精矿进口环比增加34.3% 均价跌至635美元/吨
3.寿命超160万公里 特拉斯全新电池或将明年面世
4.宁波材料所在全固态锂电池无锂正极方面取得进展
5.韩国研究人员开发COF固体离子导体 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的原料
【新能源汽车】
1.长城控股获中信银行200亿元意向授信,推进长城“新四化”布局
2.奇瑞与斯图歌特拟投5亿欧元设合资公司 投产电动轻型商用车
3.开沃助力南京实现环卫车新能源化
4.马斯克:特斯拉很可能11月发布电动皮卡
5.BMO:钴锂过剩将减缓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
6.海南省再吃“螃蟹” 有望试点换电模式
7.2020年新能源车人才缺口或达68万 恒大新能源汽车院全球招聘8000人
8.起亚XCeed PHEV官图曝光,或将2020年正式发售
9.比亚迪汉logo曝光,新车明年上市,采用超级磷酸铁锂电池
10.英国车市因脱欧下滑,但电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关注动力电池网,每天了解动力电池圈大小事!
产业链
1.格林美预计今年三元前驱体销量超7万吨 印尼镍矿项目或2021年量产
近日,格林美(002340)在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时表示,2019年上半年,在钴金属价格下行的严重不利市场环境下,公司通过提前布局,扩大新能源材料销量,优化再生资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利润总额5.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3亿元。公司现已建成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公司今年3月份启动的非公开发行项目已在8月份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公司将通过再融资新增建设8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以满足市场对优质三元前驱体产品的需求。公司印尼镍矿项目计划2021年实现量产。
2.7月锂精矿进口环比增加34.3% 均价跌至635美元/吨
7月锂精矿进口量TOP5企业及其进口均价情况
据海关数据显示,7月锂精矿共进口15.6万吨实物吨,环比增加34.3%,进口均价为635美元/吨,环比下跌7.8%;锂原矿进口1.06万吨实物吨,进口均价为81美元/吨。
7月进口锂精矿数量最多的企业为赣锋锂业,共进口0.57LCE万吨锂精矿,同时也是TOP企业中进口均价最低的企业,分析海关数据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于公司7月进口的锂精矿中,有1.08万吨实物吨锂精矿品位仅为3.8%,进口单价仅为347美元/吨,拉低了公司锂精矿平均进口价。
此外,可以看到锂精矿进口均价最高的是天齐锂业。价格上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鑫隆进口的锂精矿中,有0.34万吨实物吨属于技术级锂精矿,这类锂精矿品位在7%以上,进口单价在1000美金/吨以上,主要应用于生产玻璃陶瓷等工业领域。这部分精矿直接拉升了天齐锂业进口锂精矿均价。除去这部分锂精矿,天齐锂业用于生产碳酸锂的锂精矿7月进口均价为633美元/吨。
3.寿命超160万公里 特拉斯全新电池或将明年面世
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特斯拉自动化大会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电池组,该电池组寿命可支撑车辆行驶里程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1万公里)。 而近日,特斯拉的电池研究伙伴Jeff Dahn所在的实验室发表了一篇关于电动车电池的论文。其中描述了一种使用寿命超过160万公里的电池,这种电池将在自动驾驶出租车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在2020年推出。
4.宁波材料所在全固态锂电池无锂正极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新能源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与陈亮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性地在FeS2中引入具有催化作用的过渡金属,达到了在不牺牲电池质量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高FeS2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反应动力学的目的。相关工作发表于ACS Nano, 2019, 13, 9551-9560,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0905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230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342)等项目的资助。
5.韩国研究人员开发COF固体离子导体 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的原料
外媒报道,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一种新型无溶剂单锂离子导电共价有机骨架。这项研究由 UNIST能源和化学工程学院的教授Sang-Young Lee 和Sang Kyu Kwak共同领导。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展示“固体离子导体”的新概念,可以有选择性地使锂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由于它们是固体,而且能够有效地传输锂离子,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的原料,如高压电池或锂金属电池。
新能源车
1.长城控股获中信银行200亿元意向授信,推进长城“新四化”布局
9月8日,长城汽车官方宣布,长城控股集团与中信银行在中信银行总行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信银行将向长城控股集团提供最高200亿元的意向授信安排,全面支持长城控股旗下新能源动力电池、氢能、共享出行等“新四化”业务布局和全球化发展。
2.奇瑞与斯图歌特拟投5亿欧元设合资公司 投产电动轻型商用车
近日,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奇瑞集团)与德国邮政股份公司子公司德国斯图歌特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总投资5亿欧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建立研发中心、生产销售电动轻型商用车, 并进军物流产业链。根据备忘录,合资公司将开发生产适合全球市场的电动轻型商用车(eLCV),并从事邮政及包裹的最后“一英里”运输服务。合资公司设计年产能10万辆,产品计划于2021年量产上市。
3.开沃助力南京实现环卫车新能源化
近日,溧水区首批纯电动环卫车交车仪式在开沃新能源汽车总部隆重举行。此次交付的10辆开沃纯电动环卫车,包括纯电动路面养护车、纯电动扫路车、纯电动自装卸式垃圾车,覆盖道路清扫、垃圾收运、餐厨垃圾运输、路面养护等环卫作业领域。
4.马斯克:特斯拉很可能11月发布电动皮卡
美国电动车翘楚企业特斯拉,过去曾表示未来计划推出一款电动皮卡车,以迎合青睐皮卡车的美国消费者。近日在推特网站,一些粉丝人士向马斯克提问称,是否有可能在10月底之前看到特斯拉的电皮卡发布会。随后马斯克回答称:“11月份推出的可能性极大。
5.BMO:钴锂过剩将减缓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简称"BMO")近日表示,电动汽车生产所需的矿物供应已经出现过剩的情况,尤其是钴和锂供应过剩明显,预计到2021年电动汽车普及率将减缓15%至25%,即使正在开发更大的电池以适应更高的需求。BMO认为,2025年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钴消费量将达到86,000吨,低于此前预期的97,000吨。
6.海南省再吃“螃蟹” 有望试点换电模式
据媒体报道,日前海南省工信厅装备工业与技术处副处长徐涛在介绍海南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时表示,海南省在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建设的同时,也在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分时电价方案,同时有望开展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模式试点。
7.2020年新能源车人才缺口或达68万 恒大新能源汽车院全球招聘8000人
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启动全球招聘,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约17万,预计到2020年人才需求在85万人左右,届时将面临68万人左右的缺口。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将产生大量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对三电技术人才的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可期,势必将造就一批热门就业岗位。
8.起亚XCeed PHEV官图曝光,或将2020年正式发售
近日,起亚便推出了两款混合动力车型的官方图片,它们便是XCeed PHEV和Ceed SW PHEV,两车均搭载1.6T发动机+最大功率44.5kW(61PS)电动机的动力组合,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37英里(60公里)左右。据悉,新车或将于2020年初在欧洲正式发售。
9.比亚迪汉logo曝光,新车明年上市,采用超级磷酸铁锂电池
近日,有网友扒出了比亚迪申请的“汉”LOGO,可以推断,新的“汉”字标大致也就是这样的,和之前的秦、唐、宋、元一样,“汉”LOGO也采用了类似篆字的字体。
据悉,全新的“汉”将在明年四月正式亮相并在六月上市,除了前面提到的弹出式门把手、三擎四驱等亮点外,新车还有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采用了比亚迪全新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前段时间比亚迪船夫哥已经公开承认这款电池的存在了。这款“超级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可以提升 50% ,汉纯电动版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600KM。
10.英国车市因脱欧下滑,但电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SMMT)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电动汽车销量增至3147辆,占3.4%的市场份额,而2018年8月为659辆,同比亦实现大幅增长。该协会表示,8月汽车总销量下滑1.6%至92573辆,通常这个月的销量都比较波澜不惊。SMMT负责人迈克·霍斯(Mike Hawes)表示:“8月通常是新车市场最平静的一个月,因此电动车登记数量的大幅增长显而易见,而且特别受欢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