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沃特玛董事长李瑶回应“债务危机”:愿牺牲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

作者: 来源:中国财富网 时间:2018-04-04

[摘要] “我现在已经淹到眉毛了。”李瑶一边说,一边有点无奈地比了一个手势。 刚进入4月,动力锂电池生产商坚瑞沃能(300116)就陷入了债务违约漩涡。4月1日晚间,坚瑞沃能发布公告“自曝”公司资金紧张状况。截至目前,坚瑞沃能整体债务为221.38亿元,其中逾期债务19.98亿元,主要为上游供应商欠款和银行借款。

      “我现在已经淹到眉毛了。”李瑶一边说,一边有点无奈地比了一个手势。

      刚进入4月,动力锂电池生产商坚瑞沃能(300116)就陷入了债务违约漩涡。4月1日晚间,坚瑞沃能发布公告“自曝”公司资金紧张状况。截至目前,坚瑞沃能整体债务为221.38亿元,其中逾期债务19.98亿元,主要为上游供应商欠款和银行借款。

      作为坚瑞沃能总经理,以及其子公司沃特玛的董事长,最近一段时间李瑶似乎已焦头烂额。“现在找我的人太多了,需要考虑太多的事情。”他对记者称。

      坚瑞沃能于2010年9月登陆创业板,当时主营业务集中在消防领域。2016年,坚瑞沃能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收购动力电池制造商沃特玛,坚瑞沃能的主业随之逐步转向了新能源领域。

      成立于2002年的沃特玛,是国内起步较早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上,沃特玛位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后,位居行业第三。

      一切看上去很美,直到两天前,坚瑞沃能向外界公布了债务情况。

      据知情人士透露,坚瑞沃能的资金链问题在去年10月就已出现。然而,在李瑶看来,“资金链”问题正在蚕食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只不过有的企业能够通过其他方式缓冲,有的企业尚未被曝光而已。

      坚瑞沃能(沃特玛)的问题是发展太快,业务铺开太迅速。而一旦行业政策发生调整,就最先受到冲击。

      4月2日,停牌逾3个月的坚瑞沃能复牌。不出市场所料,坚瑞沃能连续吃下两个跌停。李瑶预计,他手中已质押的公司股票,大概在三四个跌停的时候可能就会爆仓。“为了公司发展,我把个人的全部资产都投了进去。”他表示。

      目前,由于坚瑞沃能及子公司沃特玛债务违约,债权方已向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冻结被申请人李瑶、沃特玛以及坚瑞沃能共计13个账户,合计6254.22万元存款。

      4月3日下午,记者在北京独家对话李瑶,他首次就外界和投资者普遍关心和质疑的问题做出回应。

坚瑞沃能总经理、沃特玛董事长李瑶

      “短贷长投”伤及现金流

      记者:坚瑞沃能具体的债务构成是怎样的?

      李瑶:目前的221亿元债务中,欠供应商到期货款或者未到期的票据有135亿左右;银行和租赁公司欠款65亿左右;普通借款,包括高管借给公司的钱约15亿元;另外私人借款和民间借款有4亿元左右。

      记者:公司为何会爆发出资金紧张问题?

      李瑶:沃特玛目前遭遇的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金流问题。由于沃特玛的银行贷款均为短期贷款,比如半年期或者一年期,而新能源汽车业务可能要到5年后才能获得收益,因此“短贷长投”给公司发展经营造成了很大压力。这其实是行业通病,如果不能引起政府重视,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资金流出现问题,波及到坚瑞沃能的银行信用,也影响到了公司的资金运转。

      记者:目前,坚瑞沃能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新的银行融资进展如何?

      李瑶:现在有十几家战略投资者正在洽谈,其中三家谈的比较深入,但暂时不方便透露细节。坚瑞沃能的态度是,为了公司和行业健康发展,我们愿意牺牲股权,甚至低价转让股权。只要战略投资者对行业感兴趣,公司将尽力促成交易。

      银行融资方面,虽然坚瑞沃能信用状况受到影响,但会保证对银行贷款的最低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在积极转型,发展储能电池和民用电池,加强与付款能力强的客户合作,争取使坚瑞沃能走出困境。

      资本运作能力欠缺

      记者:在重组之前,沃特玛除了2010年和2014年两次融资,并未引入更多外部投资者。坚瑞沃能(沃特玛)的资本运作能力是否有待改善?

      李瑶:在重组成功之后,上市公司平台没有再进行过融资。一方面是专业性程度不够,一方面是创业板融资方面的限制也比较多。再叠加上市公司之前的历史,也使得上市融资受到一些限制。

      高管及我个人的借款一共15亿元,其实可以通过设立基金放大一定比例的杠杆,来支持公司发展。但由于对资本运作不太了解,错过了这样的机遇,这对坚瑞沃能是一个教训。

      记者:外界质疑的关联交易和反向定制问题,是否属实存在?(注:沃特玛关联企业采购整车,但整车需使用沃特玛电池,被称为反向定制)

      李瑶:2013年,为整合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资源,沃特玛联合多家企业成立了“沃特玛创新联盟”(注:下称创新联盟)。联盟鼓励成员单位的高管出来创业,也包括沃特玛的高管,整个联盟都会予以支持。与沃特玛发生关系的企业中,有一些高管曾在沃特玛工作过,但股权方面并没有任何关联,因此业务上也不存在关联交易。

      另外,创新联盟希望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引导市场。在前期产品生产过程中,会用到联盟企业的零部件,但我不认为这是“反向定制”。就像奔驰和大众进入中国市场一样,可能也用了不少关联企业的产品,并且调来很多供应商。这只是一种抱团取暖的方式。

      记者:“反向定制”模式可以增加电池订单,但如果某一环节出现状况,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现金流?

      李瑶:这是一定有的。这个交易模式大致是:沃特玛将电池销售给整车厂商,再由运营公司(即新沃运力,该公司多名高管曾任职沃特玛)购入整车,并租给或卖给物流企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链条。我认为,这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模式。但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外界可能会产生疑问。

      行业政策调整冲击

      记者: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补贴逐步退坡,如何评估对坚瑞沃能的影响?

      李瑶:补贴退坡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但主要问题是补贴到位时间太长。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调整,非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运营需要3万公里方可领取补贴。这使得沃特玛回款周期变长,同时运营公司难以在租赁过程中收取高价,造成运营公司困难。

      补贴退坡不会影响市场和行业信心,但补贴资金更及时到位很重要。

      记者:目前,政策不断要求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沃特玛库存电池是否受到冲击?

      李瑶: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高要求,对整个行业电池企业的库存都会带来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一些上市公司报表中看出来。现在来看,沃特玛的电池库存量仍然较大,但由于部分库存电池并不符合政策能量密度要求,因此难以销售,这对现金流也造成巨大压力。

      记者:如何判断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

      李瑶:2017和2018年是行业的洗牌年,如果能挺过去,未来就前景可期。就坚瑞沃能而言,从2015年到现在,通过自动化生产使得电池生产成本降低30%左右,原材料成本也有大幅下降。动力电池行业的成长空间还是有的。

      坚瑞沃能将于4月27日公布2017年度业绩报告,预计坚瑞营收状况会比较理想。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现金流问题。我认为,这次事件对坚瑞沃能和沃特玛而言,是更好地走向资本市场的培训过程。从现在开始,沃特玛将暂时停止对创新联盟的支持,专注做好自身电池业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