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汉能复牌在即,太阳能车顶技术能让汽车再“飞”一会?

来源:OFweek锂电网 时间:2018-04-12

      近期汉能复牌将成为可能。

      近日,已经停牌近三年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国香港已经完成证监会对复牌申请提出的两个必要条件,大概率于近段时间复牌。

      汉能薄膜在公告发布之前,动作频频。早在2017年,奥迪与阿尔塔设备公司的合作早已初见端倪,2017年8月,汉能子公司阿尔塔与奥迪签订合作备忘录,这在当时便已引起汽车及太阳能行业的大量关注。

太阳能车顶蔚然成风: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而Q6纯电动SUV的诞生只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开始而已。近期,汉能与一汽集团签署产品战略合作协议一事吸睛不少。计划在未来凭借双方技术共同研发产品,将汉能薄膜太阳能车顶技术应用到中国一汽红旗系列车型当中,延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那么,汉能薄膜太阳能车顶技术真能让汽车再“飞”一会吗?

      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是其短板

      众所周知,电动新能源车虽然能够满足市区绿色驾驶的需求,但是长途出行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成为了制约消费者为此买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首批入围北京市政府新能源小客车的两款车型比亚迪E6和北汽E150为例,比亚迪E6和北汽E150一次满电的续航里程分别为280公里和150公里,这样的数据显然要低于普通内燃机车型的满箱油的续航里程。在长途出行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基础充电设施无法保障长途出行的需求之外,充电时间也同样成为限制消费者为之买单的一大因素。在使用专业充电桩的快充模式下,比亚迪E6在十五分钟内可以完成充电80%,一小时完全充满。在家庭充电柜的模式下五小时充满,普通家庭电源十小时充满。与此同时传统内燃机车型一次加满油仅需五分钟。借用本田技研社长伊东孝绅的观点,纯电动车只能够满足特定环境下的短距离移动。因此,若在动力锂电之外能从其他地方提供电动汽车需要的电量,将能提高其续航能力。

image.png

      太阳能技术对提高续航有多大贡献?

      早在2016年7月份,汉能高调发布了四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其揭示的技术方向与前景令人期待。一年后,汉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出走汉能,此后汉能造车再无动静,这也令外界对其造车之路充满怀疑。近年来,汉能与奥迪、北汽新能源、红旗等车企合作,能否让汉能太阳能动力汽车再战江湖?

      根据汉能介绍,2016年7月推出的4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车身表面覆盖的砷化镓薄膜面积在3.5平方米至7.5平方米左右,以Hanergy Solar A为例,每天在充足的阳光下日照5小时至6小时,大约可以发8~10度电,这些电能可以保证太阳能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而按照正常上班族的通勤距离,每天8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但在实际使用上,车顶太阳能薄膜电池对大幅提升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很有限。

      首先,太阳能转化率决定太阳能车顶的商用价值。此外,高卫民宣称汉能高效的砷化镓太阳能芯片技术转化效率31.6%,在标准阳光强度(1000w/m2)的照射下,每平方米每小时发电316W。但31.6%的转化率是实验情况下的测试值,在实际使用中转化率会比31.6%更低,而且,标准阳光强度并不能保证每天都有。

      其次,汽车车身面积在3.5-7.5平米,而车顶的面积就更有限。以4平方米计算,薄膜发电量在大太阳情况下晒上一天能转换4度电就算不错了。汉能宣称的7-8度只有在特定设计的车顶上才能实现。

image.png

      更何况全国各地的气候不同,部分地区一年有充足光照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有人认为,“对于当前主流纯电动汽车续航300公里以上而言,汉能太阳能车顶吸收的能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所以,汉能与奥迪、红旗等车企的合作,更多是从商业曝光角度考虑,当下对汽车续航能力提升并不大。

      除了续航,还有哪些可行的应用?

      除了续航,比较接地气的应用就是为汽车空调和汽车电子系统等供电。

image.png

      在这方面的应用,比较成功的有丰田的普锐斯系列车型。丰田在第三代普锐斯上也配置了太阳能配件,但是它的功能只限于给车内通风。而新一代的普锐斯PHV搭载的太阳能电池板效率更高,最大输出功率达180W,不但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车内阅读灯、车窗、空调等电子器件供电,而且还可以在停车的时候为电池组充电。

      此外,就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image.png

      这方面的应用,可根据汉能与一汽集团合作的内容了解。根据合作协议,以红旗品牌系列车型为载体,结合汉能薄膜太阳能技术资源,研发可在冷车、热车等各类场景中带来极大便利性的高端车型,在电动车领域使用薄膜太阳能技术作为备用电源,针对“智慧交通、智能充电、绿色出行”等领域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40GWh!特斯拉上海储能项目预计年内完成试投产 下一篇:市场分化 锂电池或进入拼性价比阶段

相关阅读

客服电话:0755-23703213
E-mail:dldcw@foxmail.com
动力电池网-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传媒机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