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清理“僵尸资质”促新能源汽车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时间:2018-09-21

车企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长期不生产的“僵尸资质”面临清理。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对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公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拟将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30家企业名单上报工信部,这份清单包括华晨汽车、哈飞汽车、广汽本田、长安标致雪铁龙、重庆长安铃木等知名车企。


工信部2017年1月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信部39号令)就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退出机制,对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近年来,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一些汽车企业在最初制度还不完善时便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然而没有核心技术,只有低水平生产,依靠补贴生存。这些企业“占坑”后也没有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生产资质沦为“僵尸资质”。


国家发改委7月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僵尸资质”的定义:指汽车企业已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连续两年年均产量低于乘用车、货车、轻型客车1000辆,大中型客车100辆。也就是说,如果获得资质的企业没有达到该标准就有可能遭到清理。


目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退坡和竞争加剧,不少车企面临停产、减产,“僵尸资质”面临被清理的压力。2018年纯电动车型的补贴政策更是提高了补贴的技术门槛,并细化了包括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能耗水平补贴的技术指标和档位,导致部分车企达不到获得补贴的技术标准,面临停产。例如,30家企业中的新造车势力凯翼汽车,在早前就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是后期由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标准越来越高而迟迟无法量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30家车企在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后长期停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早期研发的概念车到后期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标准。还有一些车企主要以传统燃油车业务为主,没有明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在实践时遇到资金、技术困难,索性“拖”字当头。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达487家,但迄今为止发改委仅核准了16个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使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成为稀缺资源。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实施严格的准入制,整车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双资质”。所谓“双资质”,一个是发改委针对整车投资项目的核准。另一个是工信部的企业和产品目录。按照规定,获得发改委项目核准的新能源企业,还须登上工信部的新增企业和产品目录。


事实上,除了发改委新批的16个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外,我国传统整车企业在新增品种类别时,无需再向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因此,为了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和满足“双积分”政策的要求,大多数传统整车企业都以增加新产品的形式,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数据显示,在工信部39号令实施之前,共有230多家企业获得了新能源车型的生产资质。


此次工信部首次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清理“僵尸资质”,无疑是希望把滥竽充数的企业淘汰出局,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预计,随着补贴逐步退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新能源车型推出的车企会逐渐增多,这些车企的“僵尸资质”也面临淘汰。


不过,目前列入名单的这30家车企并非就此被判“死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整改、符合条件的,也仍有机会重新申请审核;只有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才会被撤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也就是说,如果“僵尸资质”在限定的时间内重新复活,企业再次通过审核,依然可以起死回生。

上一篇:比亚迪,官宣! 下一篇:第九批车型推荐目录发布 续驶里程及能量密度提升

相关阅读

客服电话:0755-23703213
E-mail:dldcw@foxmail.com
动力电池网-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传媒机构 版权所有